上海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展,超赞。前几天在大大微博上看到了这个展览,几张照片,好有意思,非常想去,于是发起组织,纠集了几个小伙伴,一同出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展览。
上午10:30进馆,下雨,人不多,展馆一共2层,布置得简单又有趣,从第一张就抓住了我们的心。一个小小的展览,逛了4个多小时,每一张画都值得细细品读。
原本想着先逛一圈,看完所有的画,再挑一张在馆内席地而坐,拿出画笔就临摹的,结果没来得及,算是留了些小遗憾,但不要紧,因为看过,收获已太丰富。嗯,这样的活动,太能开拓眼界和审美,是好活动,今年要多组织。
▲ 写生的小妹妹,7.8岁的样子,坐在喜欢的作品前,一笔一笔写生,这样的孩子可真幸福呀~
▲ 走近看看她在画什么,很棒很棒,正在用她的理解,画她看到的喜欢的作品,并不太一样,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 另一个幸福的小朋友,大城市的资源真的极其丰富,各种展览,音乐会,审美素养从小就提高,羡慕,羡慕~
▲ 一圈转过来,刚才写生的小朋友旁边,多了一位阿(ǎ)姨(yí),不知道是不是小朋友的妈妈,她在画她眼中的小朋友
▲ 中午出门吃饭,在大厅看到的巨幅插画,好灵好灵~
▲ 雨天的好处就是人真的不多,偷拍帅老外一枚~
▲ 大家自带的干粮,拿出来正准备吃了,小伙伴找到展馆隔壁100米处扬州菜饭店,于是又纷纷收起来(捂脸)
▲ 展厅外的雨,我们三三两两打伞的打伞,戴帽的戴帽,快走的快走,迎着小雨跑到扬州饭店吃午饭
▲ 在展馆就想画的一张,时间没来得及,于是回来画,想做的事,一定是要做成的。像孩子一样倾尽全力去画吧,不要去管结果如何。
下面放一些展览中我很喜欢的作品,但讲真,展览最好还是看 现场,可以近距离贴近作品,看笔触,看作画材质,会有很多心理感受和冲击。每幅画下面都有一个二维码,扫描即可收听讲解,大家如果要去的话,记得带好耳机,我们没带,只能回来收听讲解啦~
▲《无题》【法国】马里恩·巴劳德
轻松而又不缺少趣味性,密密麻麻的蓝色汽车中间,一辆米色汽车格外显眼。单纯而又透明的色彩,使得密集的汽车并不会显得凌乱,反而更加协调,并且令画面主体更加突出。
▲《游泳者》【法国】克洛伊·阿尔梅拉
在看不到的水下,是不是存在着不为人知的神秘生物呢?也许海底也有跟我们相似的人类。作者用童话般的笔触,描绘出一个水中的奇妙世界。那里生活着一群小人,这些小人睡在海底植物间红色的小床上,偶然间发现这个世界的游泳者并不惊扰他们,偷偷看一眼,和谐相处。
▲《阿尔奇》【法国】艾曼纽·巴斯蒂安
这是一个简单又充满哲理的故事,在我们的一生中,最想要的是“得到”,最害怕的是“失去”。一开始阿尔奇把所有东西戴在身上,好像一个胖胖的圆球,阿尔奇开始不断把身上的重负丢在身后,而他丢下的东西组成了新的植物、动物,甚至人,最后阿尔奇只剩下了头和脚,但在他周围,却围绕着欢乐的队伍,他找到了自己,也找到了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
▲《看图挑错》【法国】玛丽·米格诺特
艺术可以用来严肃得欣赏,也可以用来轻松得游戏。画面中有哪些部分是不合常理的呢?快来一起找找看吧!整组图画中,还有一个人物反复出现,他是谁呢?
▲《发现岩洞》【法国】朱利安·彼劳德尤
讲述了位于法国 Caverne du Pont-d`Arc 彩绘洞穴被发现的真实故事。1994年,三位法国探险家偶然间发现了这个洞穴,引起了考古界的震撼,被视为欧洲最早人类遗址。该洞穴已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发现了大约450幅精美岩画,保存完好。绘制了包括犀牛在内的很多动物形象,至今已有3.6万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岩洞壁画。
▲《被遗忘的记忆》【西班牙】艾丝特·博纳尔
从标题我们知道,爸爸也许已经去世或离我远去,在画面里我们可以看到,渐渐远去的,还有爸爸的面容和高大的身影。但当我们看到最后一幅时,却可以从主人公脚下生长的树根感受到,爸爸牵着他的手,已经把暖暖的亲情传递给了孩子。
▲《露营的记忆》【西班牙】米伦·艾思安·劳拉
记录露营的日常生活,米伦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广阔的空间。他的画中,暗含了童年秘密等待破译的魅力,让人产生想与自然亲近的感觉,想要去探索星辰、森林、草原、大海。
▲《梅里耶斯先生》【西班牙】西摩·阿巴迪亚
蘑菇星球上的原住民,与主人公梅里耶斯先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其中奇趣又玄妙的环境,以及人物的冲突,除主人公之外,对于环境和其他人物的几何化处理,都让我们着迷。
▲《博士的世界昆虫与自然博物馆》【西班牙】阿道夫·塞拉
在这组插画作品中,阿道夫绘制了世界昆虫与自然奇观博物馆的收藏,这间私人博物馆位于清迈,博物馆里展示了在泰国不同环境中生存的400多种昆虫以及蝴蝶标本、化石、矿石,及贝壳等。小小的昆虫身上,也有很多美丽的呈现。
▲《奇怪的山峰》【西班牙】曼努埃尔·马索尔
因为车辆故障,主人公被困在了山上。这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在山中,主人公遇到了形形色色的怪事。比如穿过树洞的手会突然变成巨人一般硕大无比;在湖中洗脚时,脚也会变得很大。那要是把头探进山洞,又会发生什么呢?
▲《史密斯先生去听音乐会》【德国】安德烈·罗斯勒
▲《封面》【德国】苏珊娜·贝尔纳
▲《相会》【波兰】玛塔·淘米亚克
介绍了这个插画展,从博洛尼亚出发,走向世界,然后回程,它对意大利乃至全世界插画艺术产生的影响。每年数以万计的从业者,优秀插画师,来到博洛尼亚,数百幅精挑细选的作品得以展示,同时影响了许多欧洲新晋艺术家。
▲《坐鲸鱼巴士去旅行!》【匈牙利】玛丽安·马利
▲《沙哑的质问者》【加拿大】凯文·沃德
我们面前的这组插画使用了墨水、水彩,加上数码后期处理的创作方式。画面里随处可见充满想象力和童趣的拟人化动物形象,细节丰富。
▲《公共交通》【意大利】安德里亚·安蒂诺里
如果有一天,滴滴打车的选项里面出现了“霸王龙”、“猛犸象”…你会选择哪一种呢?在插画师笔下,前一幕人们还在规规矩矩地在公车站等候公车。后一幕画风就变成了载着乘客的三角龙、剑龙和迅猛龙在街上奔驰。这组作品跳脱的想象力让人大吃一惊之后忍俊不禁。
▲《动物成语》【英国】塞西莉亚·法利
▲《风》【意大利】西蒙·里亚
关于调皮的风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风以一个熊孩子的形象出现。作者非常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像孩子一样任性的风给人们带来的麻烦。但他并不会用一本正经的口气去讲道理,而是用风趣幽默或是温馨的方式来讲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们自己去领悟。
▲《比利的故事》【米兰】爱丽丝·科皮妮
这组作品选用音乐主题,讲述了被誉为20世纪爵士乐坛三大天后之一的比利·哈乐黛追求音乐梦想的真实故事。比利童年的成长经历,充满磨难与坎坷。她在成为音乐家的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但她从未放弃自己的音乐梦想,直到后来被誉为布鲁斯歌后。
▲《一条绳子》【波兰】柔希雅·叶饶思卡
这画面中,柔希雅用简单的创作材料墨水与彩铅,描绘了一段关于战争的记忆。记忆中有温暖的友谊,也有玩具士兵和毁于大火的废墟。
▲《鹅卵石与怪兽》【波兰】缇娜·修达
有人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或者蕴含深刻的道理,可是缇娜只希望画蠢萌又快乐的插画,就像我们眼前这个半圆头,黑脸庞,手里总是在玩东西的怪兽一样。也许有时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有趣。
▲《野狼罗伯特和他的秋天》【俄罗斯】奥尔加·伊佐娃·丹尼索尔
作者喜欢用各种材料来完成自己的艺术,不管是布艺拼贴、刺绣,还是麻胶版雕刻,他喜欢用清新的色彩把自己热爱的大自然表现出来。大灰狼、棕熊,在他笔下都不再凶残可怕。这组插画里的野狼,有个绅士般的名字——“罗伯特”,他很喜欢秋天。
▲《邻居们》【俄罗斯】卡西娅·丹妮赛维克
他的创作以纸上墨水为主,还有水彩、蜡笔等多种形式。卡西娅就像一位纸上剧场的导演,通过调整黑白两色的灰度,表现出光影效果和时间的变化。在构图上采用在电影当中拍摄角度不变的长镜头方式,描绘了一栋居民楼里生活的人。
▲《快乐是只狐狸》【立陶宛】奥斯拉·邱杜雷特
天空中的候鸟、火红的狐狸、国王的王冠,和人来人往的城市。这些元素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一部经典童书《小王子》。树洞里探出头看着小狐狸的男孩,是不是小王子的化身呢?
▲《外套》【克罗地亚】温迪·威尔尼克
《外套》原本是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的短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在旧外套实在破得不能穿的情况下,费尽心思攒钱买了件新外套,却被劫匪抢走,被上级以制度为名无情呵斥不幸郁郁而终,他死后,变成一个专门剥人外套的幽灵,最终剥了训斥过他的达官贵族的外套。果戈里用小说抨击当时沙皇统治下俄国害人的等级制度,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温迪用大块面的黑色绘制外套,突出表现了在外套后面的官僚蛮狠、霸道的特征。
▲《相反的猪(相对论)》【韩国】李顺玉
作品试图用憨态可掬的石头小猪让低龄段的幼儿理解相对的概念:比如不同位置的小猪相对于固定不动的地毯的上下关系,还有多与少的不同数量概念等等。
▲《无题》【韩国】安在宣
画面里故事开始时,温暖发黄的底色背景映衬下的旧时光,就像诗人牟星笔下的《从前慢》写到: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那时,做一件新衣也是耗费时间的大事。在裁缝店里,洗洗挑选时兴的款式,再用尺子慢慢量出尺寸,然后等着师傅做好,再去店里试衣。怀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看向镜子里自己穿着新衣的样子。时过境迁,画面变成了清冷的蓝灰色背景。街道上车来车往,人们行色匆匆,再也不会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去等待。孤零零的裁缝店旁,伫立着工程车,预示着他即将被拆除的命运。这样的故事,你是否似曾相识?
▲《黄线》【韩国】李永吉
黄色的线条能变成什么?是电梯里的扶手还是一阶阶楼梯?这组画好像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游戏。
▲《我的阿姨莉亚·戈德伯格无人能比》【以色列】娜塔莉·瓦科斯曼·申科
这组插图用偏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并不漂亮,但个性十足的女主角莉亚阿姨。她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处世方法。娜塔莉通过将主人公的整体服装颜色与背景众人穿着的颜色相形成对比的方式突出了莉亚阿姨的与众不同。
▲《风中的报纸》【哥伦比亚】何塞·萨纳布里亚
喜欢看电影的人,大概对这样的镜头不会陌生:一阵风吹起树叶或者羽毛,然后镜头随着它游走,直到某个院子里,或者公园的长椅边。何塞更进一步让这个随风飘动的物件成为串连整个故事线索的重要道具,甚至是故事的主人公。在这幅作品中,何塞就像技艺高超的电影导演一样调动镜头,让画面定格在不同的角度。有正在阅读报纸的男人,有姿态各异的读报的一群人,有拿报纸擦玻璃的女人,也有站在阳台俯视楼下地上报纸的人。何塞在丙烯颜料的画面里,用拼贴的方式加强了报纸的分量。引导观众的视线投入到遇见报纸的不同的人身上。
▲《没有一目了然的东西,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南非】琳恩·埃勒斯
这组插画把生动的文字与简介的人物形象结合在一起,只用红蓝两色,将成人世界的虚伪与粗鄙表达得淋漓尽致。与为文字留白的其他作者不同,琳恩喜欢让手写体文字成为图画的一部分。
▲《阿塔卡玛》【智利】克里斯托瓦尔·施马尔
阿塔卡玛是一个地名,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虽然紧邻大海,却几乎与水绝缘。被称作世界旱脊,全世界最干旱的地方。这里也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的自然环境。这里虽然干旱,却生活着100多万人,没有水,他们就用一张张大网,捕捉翻滚过山峰的浓雾。阴雨连绵的天气,故事主人公在树上看到阿塔卡玛的报导,就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想法。
▲《旋转木马》亚艾尔·佛兰克尔
在亚艾尔笔下,旋转木马是一只只兔子,这些兔子就像爱德华的奇妙之旅里,那只玩具兔子一样,最后变成了真正的兔子,陪伴小主人公在雪地里奔跑。这到底是孩子的幻想还是魔法带来的奇迹呢?愿童年的梦永不醒来,愿每个人都能在这些插画中找回自己的童年梦想。
▲《小船》【伊朗】哈桑·阿米坎
哈桑说,我喜欢为追梦的儿童创作图书插画。当他们借由我所创作的绘本寻找到自己的梦境时,我也在同时接近我的梦想。
▲《男孩,或者和鸟》【美国】拉申·何里耶
拉申说,他喜欢来自过去的波斯绘画风格,喜欢把他们与现代图形融合在一起。用现代的表现手法讲述古老的波斯故事。他的作品受到传统波斯插画和书籍设计,伊斯兰艺术和伊朗传统印刷方式的影响,用丙烯酸和油在画布上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版画。这一组插画就传递出浓郁的波斯风情,比如男孩头上插着羽毛的帽子,鸟——也是波斯文化中重要的符号之一。
▲《追赶飞鱼》【日本】渡边
这是一组寻宝游戏里的图画故事。故事里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不同场景下追逐飞鱼。你能找到那两个孩子和藏在画中的飞鱼吗?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迷宫游戏呢。
▲《考拉的上下班时间》【日本】本多绫乃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但这个定律对于插画家来说却并不成立,因为他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本多绫乃把平时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运动场、公寓、社区等等,通过主人公考拉的视角表现了出来。
▲《一天》【日本】古郡加奈子
乍看上去,这幅用丙烯颜料绘制的图画好像幼儿园小朋友画的儿童画。画面中鲜艳的色彩,丰富的细节还有充满奇思妙想,不合常理的人物形象,共同营造出充满个性的小世界。
▲《雪女王》【立陶宛】斯塔西斯·爱德里格维修斯 1984年《安徒生童话故事》·《雪女王》书中插图
▲《海浪》【韩国】苏西·李
感谢阅读,祝您愉快!
欢迎识别关注,比心!
公众号:tang_xiao_ou_shuicai(顶部链接)
个人号:tangbeijia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