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河沿子镇呼和哈夏北村村民阿里木江·艾孜孜的家中,院内挂满了已制作好的羊毛毡子,工作间门口还堆放着很多尚未加工的羊毛,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淡淡的羊毛腥味。阿里木江正和哥哥在工作间忙着制作羊毛毡子。
阿里木江·艾孜孜和哥哥一起工作
制作羊毛毡子是阿里木江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2012年,阿里木江的父亲因病去世,这对一家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那时家里的活全靠阿里木江的母亲来承担。看到母亲每天一个人忙碌,阿里木江决定传承父亲的手艺,开始帮助自己的母亲制作羊毛毡子,增加收入。
制作羊毛毡子不仅需要手艺,还要有力气。这对阿里木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阿里木江每天推着车去村民家收购羊毛,拿到家里后洗干净,摊在干净的草帘上用木棒敲打。敲打是制作羊毛毡子的过程中特别难学的过程之一,但阿里木江只用了2个月便学会了。
清洗羊毛
看到阿里木江喜爱这门手艺,母亲便把技术传授给了他。学习6个月后,阿里木江就可以独自制作羊毛毯子。
“我第一次制作羊毛毡子的经历很特殊。刚开始,为了测试我的手艺,妈妈专门挑最差的羊毛让我做毡子,后来看我做得不错,才拿好羊毛让我做。”阿里木江江回忆以前的经历笑着说。
随着制作羊毛毯子的时间越长,他的手艺也越来越好,他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好。销量最好的时候一个月卖了40张羊毛毡子,纯收入可以达到2000多元。每逢赶巴扎时,他都会带着做好的羊毛毡子去卖,很多村民也上门找他定做羊毛毯子。
虽然制作羊毛毯子可以用机器代替,但后面的工序依然需要手工制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阿里木江的父亲很希望这项传承千年的手工工艺得以传承和保护。阿里木江也打算把传统的制作羊毛毡子的技术传给其他人。很多村民得到消息后都要来到他家里学习制作羊毛毯子,拜他为师的村民也多了起来。近4年来,他一共收了11名徒弟,有两名已自立门户。
努尔买买提·阿不力孜就是阿里木江其中的一个徒弟。2014年开始学习制作羊毛毯子技术。在这之前他以打工为生,收入并不好。如今学了这门手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工作也稳定了。跟他们一起住、一起吃都是免费,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了。由于生意很好,夫妻俩在这里拿到7000元的工资,这让他家里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幸亏阿里木江给我教了这项手工工艺。现在不像以前那样干重活儿挣钱了。阿里木江不仅给我教技术,还对我们很好。我们在这里学技术吃住都是免费的。” 努尔买买提感激地说道。
闲时,阿里木江江会与他的小伙伴们一起踢足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没有想过放弃这门手艺。也不想这门传统手工艺在我这辈失传,想一直干下去。更愿意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阿里木江说道。
图文/库尔班江·马木提
编辑:张薇/ 编审:田雨梅
投稿邮箱:jhxwxb@sina.cn
欢迎投稿!